扫一扫
编辑:奇亚籽 时间:2025-06-10 10:41 来源:www.qiyazi.cn 浏览 :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有两种途径可能会让我们摄入黄曲霉毒素。是通过食用被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1型)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是通过乳制品,如奶酪和奶粉等,这些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来自饲料污染(主要为M1型)。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机构认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名列前茅。这种毒素主要由霉变的谷物和坚果产生,例如花生、核桃、瓜子等。
当我们购买或食用这些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它们是否出现霉变。如果花生、瓜子等坚果颜色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道苦涩,表皮变色,那就有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丢弃。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黄曲霉毒素在花生中的生长速度会更快。
谷物类如玉米、大米、大麦、小麦和豆类也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任何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者已经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食用前,一定要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的部分。
粮油制品如花生油和玉米油,如果生产企业在原料挑选上不严格,使用了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原料生产食用油,或者工艺控制不足,都可能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腐乳、黄酱等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与工业生产的酱、酱油相比,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更容易受到污染。牛如果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会在其体内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进而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我们在食用乳制品时,也要留意其来源和生产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黄曲霉毒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可能通过食物摄入。我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注意食品的保存和挑选,避免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