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编辑:奇亚籽 时间:2025-06-10 10:14 来源:www.qiyazi.cn 浏览 :
本报报道(王潇雨)——近日,一场关于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会议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会议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这份报告汇集了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中国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前,高达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占比达到惊人的16.1%,仅有10.3%的人能够保持心理健康。而在慢性疾病患者中,尤其是那些患有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慢病人群中仅有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精神健康问题,而是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报告指出,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诸如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亚健康比例更是高达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为惊人的24.3%~37.3%。我们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正视它。会上专家纷纷表示担忧,认为当前我国的医疗模式尚未跟上国民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步伐。他们呼吁建立一种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模式。针对这一问题,《白皮书》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健康体检中心应加强对心理健康的体检和健康管理,实现全方位的健康体检和全面的健康管理。综合医院门诊需要建立心身整体诊疗路径和体系,病房应该建立心身整体护理服务规范。这一报告是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牵头完成的,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城镇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去重新审视和改进我们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模式。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