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编辑:奇亚籽 时间:2025-09-15 08:52 来源:www.qiyazi.cn 浏览 :
在19世纪初期的芝加哥,作为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农业生产面临着多重挑战。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滞后、仓库稀缺,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一群精明的商人在1848年创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简称CBOT)。初期的CBOT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而是一个组织创新者。他们推出了一种名为“将运到”合约的创新产品,允许农民在谷物实际交割之前预先卖出。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安心种植庄稼,并通过签订合约,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完成谷物的交易。这种交易模式使得农民可以在远离芝加哥的地方储存粮食,而合约的另一方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商人们。
时光流转至1865年,CBOT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在这一年,他们制定了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共同法则》,并推出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合约对商品的数量、质量、交货地点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很快人们发现,在标准化之后,交易这些“将运到”合约比交易实物谷物本身更为便捷和高效。于是,这些合约开始在二级市场流通,买卖双方可以以一定的价格将合约转让给其他人。
到了上世纪20年代,随着结算所的出现,期货交易迎来了巨大的变革。结算所不仅为交易提供了履约担保,也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正式形成。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和适应来应对农业生产的挑战,同时也推动了全球期货市场的发展。